2020-10-14 信息来源:深圳商报(记者 袁斯茹)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深圳应当如何先行示范?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近日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要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黄金窗口期,打造新的发展增长极。
逆势增长体现
先行示范积极意义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8月26日,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7部重要法规,“创新变通”和“先行示范”是这批法规的关键词。吴思康表示,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一崭新命题,深圳正谋划一批有引领性、突破性的先行先试政策。
40年前,深圳切入全球产业链,起步只是国际代工;上世纪90年代初,深圳居安思危,停止登记“三来一补”企业;90年代末,深圳开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今年上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深圳经济增速在一线城市中率先转正。吴思康认为,经济增速实现“逆势反弹”就是建设先行示范区的表现之一。
成绩单的背后,有哪些主动作为?吴思康提到了三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深圳市陆续推出一系列保增长的政策措施,为企业复工复产和生产经营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是加大了服务企业的力度,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很多龙头企业呈现快速恢复性增长。“特别是今年瞄准企业所想所急所难,推出营商环境改革3.0版,帮助企业克服疫情影响。”吴思康说。
三是持续加大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应对风险的韧性更强。
今年上半年,深圳再度实现7.8%的投资增速。吴思康表示,投资表现亮眼为上半年经济实现正增长提供了动力。
抓住数字经济
发展黄金窗口期
谈到如何在新发展格局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吴思康特别提到数字经济。
作为制造业大市和信息通信产业重镇,深圳近年举全市之力支持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根据市工信局发布的信息,2019年深圳市数字经济产业规模达到27828.6亿元,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在应用方面,从关灯状态也能正常运转的富士康“灯塔工厂”,到智能机器人代替人工巡检的鹏城变电站,再到高度自动化的妈湾智慧港,数字技术已应用于深圳的工业、生活、交通、医疗等各方各面,呈现“花乱渐欲迷人眼”之势。
“未来可围绕新产业发展和新业务场景需求,鼓励制造企业加速‘触网上云’,鼓励零售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吴思康说。
他表示,新经济的兴起与消费群体密切相关。此次疫情期间,很多产业发展受到影响,而深圳的新经济业态如电子信息产业的电子屏、电子显示器却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
此外,新基建也为深圳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动能。今年7月,深圳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2020-2025年)》,梳理出了首批新基建项目总计95个。
“未来可在工业互联网、科技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大新基建布局,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吴思康建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