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互动交流 > 在线访谈 > 访谈回顾
默认
【字体:
大
中
小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参加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在线访谈活动,本期活动请到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主任黄哲解答网友提问。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列出的十项政府工作中,“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位列首位。作为先行示范区和中国“工业第一市”,深圳锚定“工业立市、制造强市”发展目标,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培育未来产业作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打造了以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低空经济等为代表的一批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两会期间媒体已有一些相关报道和解读,近期网友们也提出了相关问题。
【网友1】:2023年深圳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蝉联全国城市“双第一”。作为工业第一城,深圳在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有哪些做法和成效?
【黄哲】: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战略部署,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圳深入贯彻国家和省推进新型工业化部署,以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为引领,以“三化三性一力”为着力点,统筹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20+8”产业集群,不断构建起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深圳特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1.9%,成为经济增长主引擎。
一是在推进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方面,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先锋城市,出台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及行动方案,发布41个“城市+AI”应用场景清单。抢占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机遇,打造世界一流汽车城和超充之城,建设数字能源城市,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业、电化学储能产值分别增长85.3%、16.1%。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1.0万亿元。建设极速先锋城市,率先迈入5G—A时代。出台实施“四链融合”促进新型工业化意见,新增3家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二是在体现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方面,精准开展“双招双引”,去年全年成功招引落地先进制造业百亿以上项目8个,10亿以上项目超80个,投资金额合计超4000亿元。加大工业投资力度,工业投资增速达43.0%,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提高到23.6%。持续强链补链延链,不断完善产业配套,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新一代信息通信等4个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高端智能车载设备等4个集群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着眼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重大专项等计划,在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加快突破,形成一批标志性战略产品。
三是在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方面,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出口规模连续31年居内地城市首位,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出口增长33.9%。支持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供销、内外贸、上下游一体化发展,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14.4%,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长20.0%。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75.2%、总额超3000亿元。深化国际产业合作,引进落户赛意法半导体扩建、GE医疗等一批重大外资项目,新设外资企业8002家、增长86.6%、占全国14.9%。
【主持人】:好的,下面网友2的问题也请黄哲主任为我们解答一下。
【网友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4年九项重点任务中,第一项任务就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请问深圳在这方面有哪些亮点和举措?
【黄哲】:近年来,深圳充分发挥完善的产业体系和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相结合的显著优势,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带动城市创新“硬核力”不断提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活力。
一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激活创新发展动力。过去十年间,全社会研发投入由2014年643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880.49亿元,占GDP的比重由4.02%跃升至5.81%,研发强度在国内仅次于北京。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达94.9%,位居全国第一。深圳连续4年蝉联国家创新型城市全国第一,“深圳-香港-广州”科技创新集群连续4年排名全球第二。
二是持续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编制实施“四链融合”意见,不断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加速集聚。高水平打造光明科学城、河套合作区等重大平台,加大高水平研究机构引育力度。聚焦国家重大需求,投入超20亿元在集成电路、低空经济等领域开展有组织的重点研发计划,按照“专项—项目”方式组织实施十大专项,立项100个以上技术攻关项目。
三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2023年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9家,新增数量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总数达742家、位列全国第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2.4万家,是2014年的5.2倍,达到每平方公里12家、位列全国城市第一。PCT 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0年居全国城市首位。华为高端手机重返市场,体外膜肺氧合仪、核磁共振设备实现国产化。
【主持人】:感谢黄哲主任解答,下面最后请网友3提问。
【网友3】: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方面,深圳还有哪些举措?
【黄哲】:近期,深圳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接下来,深圳将以更大力度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发展,推动全市科技创新“硬核力”、产业体系“竞争力”不断提升,全球市场“含深度”、城市发展“集约度”显著增加,努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冲在前、走在先。
一是在统筹组织方面,实施战新产业集群能级提升工程,滚动完善提升“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体系,制定出台规划政策2.0版,推动网络与通信等支柱型新兴产业迭代升级,抢抓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低空和空天经济等产业新风口,建设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加快提升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制造等产业发展水平,培育智能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新增长点。
二是在要素支撑方面,建立市、区两级统筹协调推进机制,强化市区联动,推动各区产业错位发展。聚焦产业集群发展核心要素,完善“六个一”工作体系,通过绘制产业图谱、强化投融咨询、加大资金支持、加强调度评估等,多措并举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在空间保障方面,高标准建设20大先进制造园区,打造“龙头企业+主导产业链+创新载体+公共服务平台+产业基金+产业社区”六位一体融合发展的高品质特色园区。持续加大产业用地用房供应,积极稳妥推进“工业上楼”,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空间保障。去年开工建设75个“工业上楼”项目,预计可提供超2000万㎡产业空间。与汕头、潮州等地加大产业合作力度,高标准谋划共建产业园区,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主持人】:感谢黄哲主任的详细解答,也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和支持。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