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日本語 | 无障碍浏览 | 进入关怀版 | 我的主页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分享到:

吴思康:粤港澳大湾区凸显深港合作重要作用
视力保护色:

默认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信息来源:大公网(记者 熊君慧)  2017-08-04

  近期粤港澳大湾区话题热度不减,相关话题频繁亮相。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政策研究室)主任吴思康近日接受大公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深港一极最为瞩目,应在提高国际化影响、金融服务、国际贸易拓展和专业服务等方面发挥独特辐射示范作用。他呼吁,要让香港普罗大众感受到大湾区发展带来的好处,在求学、就业、创业、养老等方面为港人北上提供便利,让港人享受香港回归、改革开放、湾区建设带来的红利。'

吴思康 

  “两个特区,太特殊、太宝贵” 

  “七一”期间,《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国家发改委今年将完成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各界频繁将粤港澳大湾区和美国的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的东京湾区作比较。吴思康认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要有全球视野,应避免以前区域规划碎片化的缺憾,而深港两地国际化水平无疑代表了当前湾区合作的顶级层次。

  他用“宝贵”来形容深港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中国城市群中的价值。“香港特别行政区、深圳经济特区是中国两个宝贵的‘特区’,太特殊、太珍贵了。”他续称,37年前,深圳经济特区成立,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20年前,“一国两制”作为史无前例的新事物开始在香港的土地上全面付诸实施。时至今日,深圳和香港都证明了中国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实践是成功的。2016年深圳各口岸出入境2.39亿人次,在两个特区之间已形成了全世界最大密度的跨境交流。

  香港与深圳积极展开合作与竞争 

  作为深圳学者,吴思康见证了深港30多年的变化。他表示,深港合作在大湾区合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大湾区规划要充分凸显、发挥深港合作的作用。深港合作香港城市国际化水平当属全球一流,但深圳的创新活力也不容小觑,近年成长起来的包括腾讯、光启、华大基因、大疆科技等知名的科技企业,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行业领跑者。“这些深圳企业都在香港设有分公司。他们充分利用了深港优势并以此为平台,参与全球竞争。”他说,香港要与时俱进,调整城市发展策略,改善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结构,放下身段与周边内地城市,特别是与深圳开展合作与竞争。

  据介绍,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近年已对湾区经济、大湾区战略、深港合作等展开了多项课题研究,年内还将形成一批研究成果上报市政府等。

吴思康 

  吴思康:让港人充分享受大湾区红利 

  近日在中山举行的2017粤港澳合作论坛上,梁振英建议,促进粤港澳三地人民交流沟通,尤其是青年人才的交流合作。对于三地民间合作,吴思康认为,三地政府应为港人到内地就业、上学、养老提供更广泛便利的政策安排。

  以人才引进为例,大量港澳高端人才进入珠三角即面对一系列就业、上学、医疗、养老问题,中央及地方可适时出台政策,相关部门也需进行疏导、指引,社会各方应帮助人才落地。他说,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三地合作从经济领域延展至社会、民生领域,多部门、多地区需要创新思路,方能面对并处理更复杂、更多样的情况。

  另以港人北上求学为例,在粤的港生名额还未饱和,仍有增长空间。他建议,为让更多中低收入阶层港人受益,港府需主动在制度安排上作出相应调整,比如研究养老福利与内地制度衔接;医疗券在广东乃至内地更大范围使用;鼓励港生从小学到大学自由选择到内地就读;内地与香港文凭互认;加快河套地区合作开发建设等;与内地政府协商给予港人税收优惠等,鼓励年轻人北上创业、就业。

  倡融入“一带一路”  服务中国开放经济格局 

  吴思康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应该着眼重构生产力布局,打破以往区域规划碎片化的问题,将粤港澳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长株潭经济区等更大范围布局紧密联系在一起。此外,大湾区规划还应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服务中国开放经济格局。

  解决区域规划碎片化的问题 

  目前,国家层面正牵头研究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粤港两地政府正广泛咨询和听取各方意见建议,不断凝聚共识和深化政策研究。吴思康研究深港30多年,长期关注粤港澳经济发展。他指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不能局限于“9+2”(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9市和港澳)地区。“这一规划是立足于21世纪的新战略,必须考虑大高铁时代和大航空时代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为大湾区留足未来发展的广阔腹地。”

  吴思康认为,通过粤港澳规划能够整合小区域规划,在大区域中对生产力做重塑和布局。解决过去客观存在的区域规划碎片化的问题。

  他忆述40年前从深圳去广州要花4、5个小时、一天不能来回。反观现今,广深之间坐高铁30分钟足矣;从深圳到长沙3个小时就可到达;港珠澳大桥即将通车,大湾区由此将真正形成一个闭环;广深港高铁明年通车,香港融入内地高铁网络。随着交通等各项基础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交通联系已经今非昔比,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一小时”经济圈目标即将实现。

  港不容错失广大内地市场  

  “如果这个指导未来20年的规划仅仅局限于‘9+2’城市群,一定无法满足未来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是对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肯定错失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机遇。”他强调,因此大湾区不可仅从一省层面做规划,需要打破小格局的传统思维。

  “对港人而言,陌生的不是广东,而是内地更广大的腹地。”他续称,粤港澳三地合作已经非常紧密,粤港、粤澳联席会议制度成熟,政府合作紧密,民间往来频繁,香港未来20年急需通过高铁、航空、高速、海运等进入广东之外的内地市场,比如向东北进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向西辐射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往北拓展至长株潭经济区等,展开更广泛的经济合作。香港尤其是要积极主动参与并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方能赢得更大市场。

  发挥大湾区三条纽带作用  

  他表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两条路线,粤港澳大湾区都是起点之一。粤港澳大湾区独特的区域创新活力、国际金融服务能力、投资能力、专业服务能力,对“一带一路”发展与经济合作非常重要。“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华侨世界的纽带、英语世界的纽带、葡语世界的纽带。利用好这三条纽带,会带动无可估量的效果。”

  尊重市场规律  忌用行政命令整合大湾区资源 

  吴思康认为,粤港澳企业都是在市场中摸爬滚打闯出来的。市场化,是三地最大的优势与经验。他建议,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要交给市场,政府要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规律,利用市场规律,切忌用行政命令整合大湾区资源要素。

  他表示,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弥补市场失灵。“中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越来越多,但是很多企业大而不强。”他停顿了一下,续说,“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有多少是经过市场摔打后起来的?只有完全市场化运作的企业才能被国际认可,中国需要更多像华为这样的国际化企业。”

  在吴思康看来,如果企业仅做大规模,可能大而不强、大而亏损,这对社会资源是一种浪费,对生产力是巨大的破坏。在大湾区规划和建设中,政府要总结教训经验,尊重市场规律,切忌用行政命令整合资源。“政府的‘手’只有在市场失灵时候才能伸出来。如果不通过市场而是行政性整合各地区要素资源,揠苗助长要失去更多的机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