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
【字体:
大
中
小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为深入推动深圳与东南亚企业间交流合作,5月29日,由深圳市提升企业竞争力战略咨询委员会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中国国际商会深圳商会和深圳广电集团宜和购物频道共同承办的深圳-东南亚企业家对接会在深圳市民中心召开。来自凯万金融、亚洲印集团、新加坡国际教育集团等十余家东南亚国家的优秀企业家和二十余名深圳本土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参会,就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经验与模式、深圳产业与发展方向、企业营商环境等多个方面展开探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经济联络中心副主任吴保才出席对接会并致辞,对接会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主持。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经济联络中心副主任吴保才介绍,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文化往来更加密切。但要实现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在不同的经济制度、法律法规、商业规则、资本资源形态等现状基础上的紧密合作,需要开展文化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等“请进来、走出去”的人文交流活动,让东南亚国家的政策制定者、智库、企业界精英深入了解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发展经验与发展模式,以及中国社会文明、城市建设、学术教育、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成就。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应以交通互联、经贸合作、人文交流为重点,努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战略枢纽作用。
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分享了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经验以及深圳产业与发展方向。吴思康指出,深圳经济特区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深圳从一个荒芜的小渔村崛起成为一座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如今,深圳已成为中国外贸第一大市,外贸出口连续24年稳居全国第一,拥有世界第三大集装箱港。2016年,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2411万标箱,仅次于上海港和新加坡港。同时,深圳还是中国的创新型城市和国际创客中心,拥有中国大陆最完善的创新生态和最具活力的创新公司。2017年,深圳城市经济总量达到约3400亿美元。深圳已成为中国经济效益最好的城市之一,深圳的发展经验已成为全球发展中国家值得借鉴与复制的一个样板。吴思康表示,未来,深圳将瞄准技术变革、产业发展、消费升级“三大趋势”,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三大创新”,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实施技术改造、工业设计、质量品牌“三大工程”,推动传统产业向都市时尚产业转型;聚焦航空航天、生命健康、海洋经济、智能装备“四大领域”,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吴思康强调,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未来,深圳还将继续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对接会上,深圳市投资推广署宣传推广专员徐小玮介绍了深圳的投资环境及相关政策。
来自东南亚国家的企业代表纷纷表达了对“一带一路”倡议下,东南亚各国与中国在深化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的期望。凯万金融董事谢淑韵表示,东南亚各国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市场消费潜力巨大,希望东南亚国家能借鉴深圳的改革发展经验,更加开放地与中国乃至世界,建立更深层次的经贸合作、文化交流。亚洲印集团第二代掌舵人方伟达表示,东南亚各国生活着非常多的华人,希望在“一带一路”建设下,团结各国华人,利用各自资源优势,与中国在产业方面展开更多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