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日本語 | 无障碍浏览 | 进入关怀版 | 我的主页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信息 > 新华社重磅报道点赞深圳 > 深圳建设 分享到:

GDP跨越3万亿,深圳数解“高位赋能”
视力保护色:

默认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信息来源:新华社瞭望智库  2022-06-22

  GDP从2.7亿到1万亿,深圳用了30年;从1万亿到2万亿,深圳用了6年;从2万亿到3万亿,深圳用了5年。而这次的跨越有着不同寻常的背景: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科技创新的“领头羊”,这是在应对外部发展环境极度严峻复杂、新冠疫情几度袭扰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在面对一次次挑战中,这座“创新之城”总能用敢为人先的勇气和开拓创新的锐气,交出一组组靓丽的数据和优异的成绩单。

  2022年1月末,深圳2021年经济发展“成绩单”出炉:深圳GDP首度跨越三万亿大关。根据深圳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30664.85亿元,成为全国第三个、广东省首个超3万亿的城市,同比增长6.7%,两年平均增长4.9%,呈现稳中求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从2万亿到3万亿的跨越,仅用了5年时间

  回顾深圳发展历史:从2.7亿到1万亿,深圳用了30年;从1万亿到2万亿,深圳用了6年;从2万亿到3万亿,深圳用了5年。不难看出,在这条向上跃升的曲线中,当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后,深圳发展进入平稳上升期。

  按照深圳“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到2025年深圳的经济总量将达到4万亿元。5年上一个新台阶,步稳蹄疾显示出这座城市已迈入自信从容的发展期。

  尤其值得注意,深圳突破3万亿是在应对外部发展环境极度严峻复杂、新冠疫情几度袭扰的情况取得的,是在城市高位过坎、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下取得的,成绩实属来之不易。打开这3万亿的成绩单,不仅是量的跨越,更是质的提升,过去一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过万亿元,占GDP比重38%;辖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万亿元,税收占比超80%;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69家;鹏城实验室、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一批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建设;74位全职院士集聚,在站博士后超5000人、科技人才超过200万人,各类人才总量达到600万人……

  市场主体超过380万户,总量和创业密度全国第一

  过去几年,深圳连续推出了四轮营商环境改革方案、700多项改革措施,以先行示范标准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城市的吸引力竞争力不断增强。2021年,深圳又出台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四个“十大”改革措施及222项重点任务清单,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数据显示,到2021年底,深圳市场主体跃上380.4万户,市场主体活跃度达75.8%,每千人拥有商事主体215.7户,总量和创业密度继续稳居全国第一。

  其中,市场准入退出进一步畅通,促进市场新陈代谢。比如实施歇业登记、除名、依职权注销、个体工商户自愿登记等改革制度,主动除名531户,依职权注销159户,吊销长期停业企业8.1万户。

  此外,深圳还出台了知名企业字号保护等政府规范性文件,推出商事登记移动认证“掌上办”,拓展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综合应用,首创公共资源交易“一照通办”,率先放宽港澳企业在深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限制。重点打造“深i企”一站式市场主体培育和服务平台,围绕涉企“政策一站通、诉求一键提、业务一窗办、服务一网汇”的功能定位,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推动企业服务由信息化向数字化升级。

  在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方面,深圳告知承诺制覆盖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工业产品和畜牧业5大领域;试点药械零售综合许可,实现“一证准营”,市场监管局行政许可事项即办率超70%,二类医疗器械注册审评办理时限压缩50%,147个许可事项承诺办结时限全面缩短。

  设立外资企业近6000家,实际使用外资超100亿美元

  随着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深圳对外资的引进和吸收也呈现稳中提质的特点。据深圳市商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近6000家,同比增长超30%;实际使用外资超10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20%,创历史新高。

  深圳引进、吸收外资的稳定增长,与政策的支持与保障分不开。2021年,深圳市制定出台了《深圳市鼓励跨国公司设立总部企业办法》,聚力打造全球示范性外资总部高地,目前已认定35家外商投资企业为深圳跨国公司总部企业。

  同时,深圳还进一步落实好资金奖励政策,助推外商投资企业在深增资扩产扩能。商汤科技、坤湛产业智能、周大福等43家知名企业共获得7400万元金额奖励;针对深圳市产业链薄弱环节投资项目,15家公司相关项目共获得4500万元奖励。

  其中不乏“首批自主研发的国产在线式全自动精密点胶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面向智慧城市的5G通用模组开发及产业化”及“生物医药制剂及高端制剂产业化及质量提升”等关键产业项目,有效推动了深圳产业链健康、可持续、高效能发展。

  出口29连冠,一般贸易占比近五成

  据深圳海关统计,2021年,深圳市货物贸易进出口3.54万亿元人民币,规模创历史新高,比2020年(下同)增长16.2%。

  其中,出口1.92万亿元,规模连续第29年居内地外贸城市首位,增长13.5%;进口1.62万亿元,增长19.5%。2021年12月份当月,进出口规模创2013年4月以来单月新高,达3856.2亿元,增长25.8%,已连续第14个月实现正增长。

  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16.9%,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9.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从注册类型看,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8.9%,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0.9%,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民营企业稳居领头羊地位,占全市外贸比重首次突破六成。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稳居首位,为2.16万亿元,增长19%,年度占比首次突破六成至60.8%,占比较上年提升1.4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18万亿元,增长11.8%,占33.1%;国有企业进出口2088亿元,增长14.5%。

  研发强度5.46%,创新能力全国领先

  日前,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下称《报告》),对全国78个创新型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深圳以85.17的高分,位居榜首。

  《报告》构建了包括创新治理力、原始创新力、技术创新力、成果转化力和创新驱动力5个方面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对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监测和评价。可以说,被认定为国家创新型城市,是一个城市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示范带动作用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层面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支点。

  事实上,创新早已经成为深圳的代名词。如果要说深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源源不绝的动力在哪里,毫无疑问,创新是最重要的因素。

  近年来,深圳对标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的目标定位,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构建起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目前,深圳正在实施基础研究夯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加速、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创新人才汇聚等“五大行动”,着力提升创新引领力、创新支撑力、创新原动力、创新驱动力、创新应试力,打造重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关键核心技术发源地、科技成果产业化最佳地、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全球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向往集聚地。

  数据显示,目前深圳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在内的各类创新载体超过270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46%,PCT专利申请量连续19年全国第一,创新能力居国家创新型城市前列,为新时代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树立新的样板。

  未来深圳更是要跑出创新加速度。根据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披露的《深圳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2025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将增至5.5%-6%,全社会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比重5.5%-6%。到2025年,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引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面对自己的优势项,深圳正发力锻长板,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为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深圳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