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
默认
【字体:
大
中
小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新华社北京1月29日电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在全球各地庆新春之际,新华社推出系列微纪录片《美美与共——“一带一路”上的文明对话》,制作精美、口碑爆棚,海外媒体和网友表示,纪录片“惊艳”、“引人入胜”,海外网民浏览量超千万。
先来看看外国网友如何评论的:
图为网友在新华社海外社交媒体平台账号上留言
第一集,开端:
《丝路千年 共织和合》以VR手绘海陆丝绸之路“前世今生”,讲述这条东西方大通道上丝绸生产、加工、贸易的历史和今天。手工艺人世代相传,用经纬交织的丝线编织出致富之路、创新之路、合作之路。
视频在新华社海外社交媒体平台账号播出后,数十家海外媒体采用,包括英国媒体《记录中国》、塞尔维亚贝塔通讯社、坦桑尼亚《卫报》、博茨瓦纳《每日新闻》、捷克《布拉格时报》、波兰《论坛报》、希腊《海事报》等,受到当地受众欢迎。
第一集《丝路千年 共织和合》视频
《记录中国》主编达西·利特勒表示,《丝路千年 共织和合》内容丰富、画面精美、可看性高,网站的编辑和读者都很爱看。包括他在内,很多英国人看了片子才知道英国小镇麦克尔斯菲尔德与中国丝绸的联系有这么悠久密切。他们把视频放在网站首页展示,让更多英国观众了解中国丝绸文化,了解“一带一路”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丝路千年 共织和合》视频采用截图
第二集,融合之缘:
《凝土为器 共绘光彩》讲述了中国青花瓷与土耳其伊兹尼克瓷的融合之缘。早在元朝,青花瓷就通过古老的丝绸之路传入土耳其。如今,江西景德镇和伊兹尼克的陶艺家们以瓷为媒,带我们领略传统技艺的勃勃生机。
第二集《凝土为器 共绘光彩》视频
视频引发土耳其网友热议,留言表示希望中土瓷器交流越来越多,希望中土关系越来越好。稿件被土耳其知名电视媒体NTV、新闻网、最新快报网、德米罗兰通讯社等近40家媒体采用。德米罗兰通讯社总编贝丽尔表示,纪录片制作精良,叙事手法巧妙,给土耳其受众详细介绍了中土瓷器制作渊源,让土耳其百姓深度了解了中土瓷器交流融合的故事。
土耳其网友在新华社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留言
第三集,文化交汇:
《古法造纸 共书美好》讲述中国富阳竹纸和墨西哥树皮纸传承人的故事。中墨造纸手艺传统悠久,两国文化也因造纸技艺交汇。
第三集《古法造纸 共书美好》视频
墨西哥联邦众议员布拉西尔·阿科斯塔·培尼亚表示,纪录片生动讲述了中国和墨西哥及其他多国的文化渊源,有力促进各国间友谊发展。当今世界冲突不断,各国应以更明智的方式克服分歧,学会从各国文化相互影响中推动自身发展。
第四集,创造互补:
《古韵新声 和鸣共奏》讲述了中东地区传统弦乐器乌德琴与中国琵琶的故事。从乌德琴到琵琶,这一发展不仅是艺术上的创造,也是文化融合的体现。中国和埃及的音乐人认为,不同文明可以在音乐领域相互补充。
第四集《古韵新声 和鸣共奏》视频
埃及最大英文媒体《每日新闻报》网站、知名经济类媒体《埃及金融报》《埃及交易所报》转载了视频。埃及《共和报》记者亚西尔·伊兹丁说,视频艺术性地将乌德琴和琵琶“对对碰”,让埃及民众可以关注阿拉伯世界和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历史,进一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艺术。
海外网友在新华社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用英语和阿拉伯语留言评论
埃及埃中商会秘书长迪亚·赫尔米表示:“我饶有兴致地观看了这段表现中华文明和埃及文明的视频,感受到了文化的魔力。”他说,艺术是中华文明和埃及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可立足过去、现在和未来,造福两国人民。
墨西哥韦拉克鲁斯州大学“中国-维拉克鲁斯研究中心”主任阿尼瓦尔·索特莱表示,这组微纪录片通过讲述不同文明的互动,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开放包容。他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充分体现了中国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世界文明应认可中华文明的非凡贡献、中国智慧和经验,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来源:新华社国际部 陕西分社 北京分社 浙江分社 江西分社 江苏分社 新华网联合制作;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